咨询热线
0311-66566906传真:
关于油莎豆规模种植和综合加工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一重要指示,为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面对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扩大大豆生产、打好大豆翻身仗的基础上,应坚持“多油并举”发展,拓展食用植物油新油源。本文建议将油莎豆种植作为扩大油料生产的一种重要选择,积极发展油莎豆产业,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油莎豆特色优势和功能具有重要战略性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特’字文章,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我国是农业种质资源大国,特色优势农产品众多。普查、筛选和培育具有重要价值的特色优势和功能的农作物品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意义十分重大。
一粒种子往往改变世界。发现培育一个种子或一种农作物,往往就是发展一种新的生产力。普查、筛选和培育具有重要价值和解决供给短板的农作物及种子,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又是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一些地方对油莎豆种植和综合加工利用取得的成果,堪称油料作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探索与创新,是对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生产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近些年一些地方种植和综合加工的实践表明,油莎豆是一种极具特色优势和功能的草本农作物。油莎豆原产地西非。有关文献记载,人类已有千年种植油莎豆的历史。我国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引进油莎豆种植,在湖北、吉林、内蒙古、河南、新疆等地均有规模不等的种植,有些地方开展了初步加工利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有关科研机构和种植地区及加工企业认为,油莎豆是一种集粮、油、饲、能为一体,并具有“四高、三新、两不争”优势的重要特色经济作物,极具规模种植和综合加工利用价值。所谓“四高”,即油莎豆高产量、高油率、高收益和高增值功能;所谓“三新”,即油莎豆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新型饲料作物、新型能源作物;所谓“两不争”,即油莎豆与粮油菜不争地,与现有油料作物不争替代。我们应立足长远民生大计,着眼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考虑当前及长远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需走势,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发挥油莎豆的特色优势与功能。
一是油莎豆具有高产高油特色优势和功能。据有关部门研究,油莎豆亩产量可达500公斤,是大豆亩产的4倍、油菜亩产的3倍。油莎豆亩产油120公斤,是大豆亩产油的3倍,油菜亩产油的2倍。油莎豆榨油后,每亩还可产出近400公斤的油莎豆粉和油粕饲料,以及可产500公斤油莎豆茎叶作优质饲料。据河南省农科院示范测产,油莎豆亩产鲜豆高达2992公斤,经烘干折合亩产干豆1309.8公斤。
二是油莎豆种植具有不与现有粮菜油和生态争地争水的优势和功能。油莎豆自然环境适应性强,我国各地都可种植,耐干旱、病虫害少、抗病能力强。油莎豆适宜在沙土地和荒地上种植生长,与现有粮油菜和其他经济作物不争地不争水。我国有15亿亩左右的边际性土地,足够种植油莎豆使用。油莎豆这一重要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我国荒地沙地资源利用效率,拓展油料作物发展新空间,开辟油莎豆新油源。
三是油莎豆具有全草综合加工利用优势和功能。油莎豆全身都是宝,可以全草综合深度加工利用,性价比较高。可以加工成食用植物油,有效补给食用植物油短缺;可以加工成糕点等食品,发挥代粮功能作用;可以加工成白酒及酒精,替代部分粮食原料和能源;可以加工成饲料,用于发展畜牧业;可以种植沙地荒坡,根须肥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四是油莎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优势和功能。虽然油莎豆单位蛋白质含量6.5%,低于大豆、油菜籽、花生和橄榄油,但亩产蛋白量达33公斤,高于油菜籽和橄榄油。油酸含量达64%,高于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达到15%和2.36%,可与橄榄油媲美。
五是油莎豆具有种植加工比较效益高的优势和功能。一些地方虽然种植初期成本较高,但随着面积增加,开展深度加工,边际效益逐步提高。一些地方种一亩油莎豆纯收入700元左右,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综上所述,油莎豆是我国引进种植已有70多年历史的珍贵农业物种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规模种植和综合加工特色优势和功能。应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进一步深化认识油莎豆的特色优势和功能,发展油莎豆产业将是我国油料种植及其供给观念的一场革命,将使食用植物油消费从传统油料作物种植及供给的观念解放出来,向15亿亩边际性土地扩展油料生产用地,走以新型油料作物开辟新油源的绿色发展之路,必将在促进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开辟油莎豆新油源是解决当前与长远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板的重要选择
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实现十八连丰,连续七年超过13000亿斤,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农情,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明显短缺。解决这一重大民生问题,要以中央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正确把握当前供给与长远需求,统筹粮食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统筹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开辟油莎豆新油源,加快发展油莎豆产业。
一是开辟油莎豆新油源,符合应对当前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板及未来供求日益趋紧的迫切需要。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料消费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7亿吨,产需缺口超过1亿吨。综合计算,我国油料自给率仅为32.6%。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占消费量的80%,如果考虑到国产大豆主要用于加工食用,国内油料自给率降低到25%,其中大豆自给率仅为16.6%。未来10年虽然我国油料种植保持稳中有增态势,但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仍将继续高于产量增速。据测算,国内油料产量2021年、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3615万吨、3629万吨、3660万吨,年均增长0.2%。2030年预测食用植物油料消费量将达到1.84亿吨,年均增速将达到0.8%,产需缺口将达到1.27亿吨。为了保障肉奶蛋供给,畜牧业发展对蛋白饲料需求明显增加。2020年我国进口蛋白饲料超1亿吨,占消费量的33.7%。随着我国后非洲猪瘟时代畜牧业恢复和发展,蛋白饲料需求仍将持续增加。面对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现有油料作物的特点及其种植耕地制约,难以解决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板问题。油莎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可以扬长补短、另辟蹊径,开辟补短板的新空间、新途径。
二是开辟油莎豆新油源,符合解决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资源型短缺问题的战略性选择。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缺实质是耕地短缺,属于资源型农产品短缺。如果我们用3亿~4亿亩耕地种大豆,就会明显缓解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供求矛盾,但这样可能会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应该看到,我国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种植与现有油料作物种植所需耕地高度趋同,粮油菜争地的矛盾十突出。粮地增则油地减,油地减则粮地增。因此,解决我国资源型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缺,依靠扩大现有大豆、花生、油菜、油葵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空间有限,也是必须确保粮食安全这一底线要求不允许的。而油莎豆与三大主粮种植对耕地需求恰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油莎豆适宜在不适合种粮的荒地沙地上种植。开辟油莎豆新油源,有利于走出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与粮油菜争地的困境。
三是开辟油莎豆新油源,符合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解决大宗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的规律性要求。改革与创新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缺,属大宗农产品供给短缺。如果限于现有油料作物内部的结构调整,增调空间和作用有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育开发新油料作物、新油料产业,重塑新阶段我国油料作物大结构、大油源、大产业。要改革和创新我国油料作物品种结构,把油莎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加以培育和推广;改革和创新油料作物种植结构,提高高产高油高效油料作物种植比重;改革和创新油地供给结构,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油料作物,缓解粮油菜争地矛盾;改革和创新消费结构,增加绿色优质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
四是开辟油莎豆新油源,符合发展现代乡村产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是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任务。加快脱贫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这恰好与油莎豆产业布局高度契合。我国边际性土地多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资源种植油莎豆,可以开辟两种资源有效利用的新机制新模式,既有利于创造发展新油源,又可促进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是开辟油莎豆新油源,符合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未来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应坚持以国内为主原则,防控高度依靠进口的风险。2020年以来,国际进口大豆价格不断上涨。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3.6亿吨,比上年度增2462万吨,增幅7.3%;消费量3.7亿吨,比上年度增1523万吨,增幅4.3%;贸易量1.7亿吨,比上年度增452万吨,增幅2.7%;期末库存0.8亿吨,大豆库存消费比22.5%,比上年度下降4.2个百分点。去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7.3%。从中长期看,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高度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风险。发展油莎豆新油源新产业,是当前与长远确保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和畜牧业发展安全的重大举措。
我国国情、粮情和油情表明,面对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的突出短板及其资源型短缺特征,深入推进油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开辟油莎豆新油源新产业是重大战略性选择,将对我国油料种植业及其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将改变我国高度依赖进口解决短缺的历史。应认真贯彻新粮食安全方针,以油料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为动力,实行大豆为主、多油并举,充分发挥油莎豆“四高、三新、两不争”特色优势与功能,培育发展油莎豆新油源,提高我国油料种植结构自主性、适需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缺问题。
三、把油莎豆产业打造成我国新阶段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新型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要认真贯彻中央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快开辟油莎豆新油源,发展油莎豆大产业,建设油莎豆新油田,储备油莎豆新油库,形成我国新阶段“巩固老油源、开发新油源、多油自主并举”的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农产品供给中的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最大短板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统筹解决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安全作为“十四五”时期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把开辟油莎豆新油源、培育发展油莎豆大产业,作为我国中长期解决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缺的重大任务。把“十四五”时期油莎豆产业发展目标化、项目化、责任化、落地化,并推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加快建立现代油莎豆产业带。农业产业带是农业结构和布局的重要组成。几十年形成的农业产业带,同样需要根据农业发展和需求推进改革与创新。要加快建设现代油莎豆产业带,调整优化我国农业产业带结构,丰富完善产业带内涵,提高强化产业带适需能力。以油莎豆产业带强弱项、补短板,增强我国农业产业带保障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功能。在适宜种植区,建设若干油莎豆生产大市大县。把现代油莎豆产业纳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现代油莎豆产业集群。把发展现代油莎豆产业纳入适宜种植区地区乡村振兴规划,促进产业兴旺。
三是创设油莎豆生产功能区。实行油莎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种植,打造我国油莎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生产新高地。把我国东北部、西北部等沙地资源丰富地区,建设成生态绿色高产优质的油莎豆生产功能区和示范区。把油莎豆示范区建设纳入我国2025年建设5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范围。比照其他农业生产功能区,在油莎豆生产功能区内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科技园、加工园。
四是大力培育油莎豆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开辟油莎豆新油源新产业,关键要建立现代新型经营体系。要根据油莎豆沙地种植区地广人稀的地域特征,以及油莎豆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实行大宗新油源大兵团作战、大企业主体经营、全产业链开发、产加销服一体化。利用现有油脂加工企业或投资主体,组建若干大型现代油莎豆产业集团-太阳集团0638(中国)官方网站,实行公司化、市场化、产业化运行。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当新油源新产业经营主体,发挥带动辐射领跑作用。要建立健全利益机制,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五是建立新油源新产业经营的新机制新业态。制订相应政策措施,解决油莎豆产业用地、资金、人才需求等问题。要按照不与粮油菜争地争水的原则,尽量利用边际性沙地和荒地种植油莎豆。应制订财政、金融、税收支持政策和措施,并创新投资机制,吸引工商资本参与油莎豆新油源新产业投资建设。在光热资源丰富地区,要创新油莎豆产业发展新业态,可实行“光农互补”“光油互补”模式,采取“油莎豆种植+加工+光能+风能”“油莎豆种植+文旅+休闲+康养”等新业态,统筹利用光热、风能、土地、文旅等资源,提高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在牧区、半牧区可实行“油畜互补”模式,采取“油莎豆种植+加工+畜牧养殖”新业态,利用油莎草饲料和饼粕养畜,以畜牧肥料还田养地,实现油畜循环发展。
六是加快油莎豆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作用,搭建科研平台,提高油莎豆产业科技水平。制订相应政策予以扶持,抓住油莎豆育种、农机、加工等关键技术环节,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支持油莎豆种植加工企业开展科研,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四、积极为油莎豆规模种植综合加工利用创造条件
当前,我国油莎豆种植和综合加工利用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农业部2016年就已将油莎豆种植列入《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一些地区还出台了扶持政策和措施。目前,各方面对油莎豆作物特色优势和功能认识更深刻了,对推进油莎豆规模化种植和综合加工利用的认知度更高了。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探索和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但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油莎豆种植和加工还处在起步阶段,多是农民和企业自发行为,缺乏政府主导和顶层设计,缺乏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建议以问题为导向,从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出发,创设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为开辟油莎豆新油源创造条件。
当前,推进油莎豆规模种植和综合加工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是市场需求导向日益增强。随着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消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进口油脂和饲料价格大幅攀升,发展自主可控的安全的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产业链和供应链已迫在眉睫,巨大市场需求和高度共识已成为开辟油莎豆新油源的重要推动力量。二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已有多年种植和开展加工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有的企业正在开展良种培育和探索降本增效路径,比如河南农科院和内蒙古农科院种植示范基地都取得较好成果。三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油莎豆种植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目前,油莎豆育种取得一定进展,有的企业采取自种、自繁、自留、自用的办法解决油莎豆种子问题,多余种子进入市场调剂,有的农业科研部门开展油莎豆种子培育和研发,还有的企业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种子。海南、新疆等地有的企业已经建立育种基地,建设育种研发中心。油莎豆生产机械取得一定进展,有的企业和地方已研发制造出播种、收获、加工机械,使用效果较好。四是以油莎豆为原料的加工取得一定进展,开发生产出食用植物油、饲料、白酒、糕点、豆奶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五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订颁布了油莎豆食用植物油标准。此标准明确规定了油莎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明确了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的要求。
当前,亟待解决的是加大对油莎豆规模种植和综合加工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尽快明确油莎豆作物的定位。虽然有关部门已把油莎豆纳入多油并举、开辟新油源规划,但还有一些部门对其种植和加工的产品不认可。有的企业反映,以油莎豆为原料加工的油、酒等产品因为没有认证码,进入不了国内外市场。二是建议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防止无序发展。把开展油莎豆规模种植和综合加工纳入我国“十四五”现代农业和油料作物种植规划。制订我国“十四五”时期油莎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将油莎豆产业纳入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三是制订油莎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比照大豆、油菜、花生及木本油料油茶、油用牡丹等产业扶持政策,给以油莎豆产业相应政策支持。四是完善和制订油莎豆产品标准。进一步完善油莎豆油、豆粉、饼粕、食品加工利用等标准规范,促进提升产品质量。(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